
2025-04-27 21:31 点击次数:168
挖一个单兵掩体,只凭携行的工兵锹就行,很快最安全的配资平台,但是要挖战壕,决不可能快速现挖就能挖得好。
当一支行军中的部队遭遇突袭时,士兵立即散开,寻找身边有利地形隐蔽或就地卧倒,然后组织火力利用地形展开反击。如果地形不利,卧倒的步兵抽出携行工兵锹,忍着从头顶“嗖嗖”飞过的子弹,在敌火之下奋力的给自己迅速挖一个单兵掩体。二战时代的步兵,都有这项技能。
步兵五大技术,射击、投弹、刺杀、爆破、土工作业,这是步兵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。如今作战方式已经进入空地、空天联合,但步兵挖单兵掩体与挖战壕的本领,各国军队都保留了下来。
快速构筑的单兵掩体是应急的,只能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有限防护。
而战壕是能给部队提供全方位保护的防御工事重要组成部分。
但是挖战壕,仅凭一把单兵工兵锹也是不够的,需要大量的镐、锄、铲等工具,也需要大费土木、时间的连续施工,才能形成战壕。
展开剩余72%战壕的作用,就是为防御战提供最坚强的支撑。
而实际上,冷兵器时代的战壕也非常重要。戚继光在《练兵实纪》中关于野营的论述,就强调了“结硬寨、打死仗”。如何结硬寨?自然是深挖壕沟,高筑营垒。这就是古代兵法中所谓的“深沟高垒”。
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战举世闻名,战壕并不是二战才有的。
以二战时为例,
那么这支部队急行军到达指定位置后,首先是勘察地形,抢占制高点,确定在哪儿设置阵地。
确定以后,开始筑垒修工事。
第一步是立即修筑机枪火炮射击掩体,同时每人挖好单兵射击掩体。这样,万一当敌军突然出现时,部队就可以立即投入战斗,依托掩体向敌人射击。
当应急的简易掩体构筑完成,敌军仍未出现。
第二步就是继续完善阵地。
掘土挖壕,把简易掩体加固,加强。然后根据地形,如占了山头,那就要再修一个反斜面阵地等,再深挖“S”形、或者“之”字形等等形状的壕沟,把各个阵地射击掩体连接起来,在壕沟内挖好防炮洞与弹药屯放掩体等等,这就是战壕。
完成后。一个基本防御阵地就形成了,这时候敌人也快到了,战斗就爆发了。
战壕并不是挖好后就完事了。
每一次战斗结束,首先就是修补加固被敌军炮火毁坏的战壕与各种射击工事,这是与检查整理武器弹药一样重要的战斗准备。
如果战争进入相持阶段,那么临时抢占的某高地,就会变成长期驻守的前线阵地。这样,战壕等等防御工事会得到进一步加强,阵地最后会修成一个坚固的防御堡垒。
比如上甘岭阵地一样,虽然那时二战已结束,但战斗方式并未变化,仍是二战时的战法。
构筑阵地所需的建材与施工物资器械会源源不断的送上阵地。
土石结构的射击工事会修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明碉暗堡。
交通壕、各种掩蔽部顶上会架上粗大的原木,再覆以一层层土木、沙袋等加固,能防中大口径炮弹命中而不被摧毁。
甚至会挖掘坑道,把整个山头变成一个摧不垮、炸不烂的堡垒。
发布于:天津市Powered by 全国炒股配资门户_在线炒股配资公司_配资门户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